咱中國人
一直很重視吃飯這件事兒
跟歪果仁比起來
咱們吃飯更講究氛圍
經常一家子圍成一桌
......
(你夾來,我夾去)
尤其是逢年過節
以下場景
看看你家有沒有?
場景一
場景二
場景三
這些畫面是不是很熟悉?
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過以上行為
▽
✖ 用嘴對著孩子的飯菜猛吹氣!
✖ 把食物嚼碎了給孩子吃!
✖ 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餵飯!
✖ 嘴對嘴給孩子餵食!
✖ 跟孩子嘴對嘴親吻!
這樣做的風險就是
極易讓孩子和全家感染上「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它生存能力極強,能夠適應強酸性環境,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夠在胃裡面生存的細菌。
WHO將其列為I類致癌因數!
其中,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超50%以上。也就是說,ta至少感染了8億人,而這些人群都是潛在的胃病甚至胃癌患者。
● 當你上廁所不洗手時
● 當你口對口對孩子餵飯時
● 當你在飯桌上夾來夾去時
幽門螺桿菌就能乘風破浪,到達ta的天堂——你的胃。繼而引發一系列症狀:
理論上,疫苗的預防效果最好。但是,目前幽門螺桿菌疫苗還在實驗階段。
那預防應該怎麼做呢?其實很簡單。
減少聚餐
01
使用公勺和公筷,不相互夾菜。
固定餐具
02
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有自己的餐具,包括:碗、筷子、勺子、水杯。
鼓勵孩子儘早獨立進食
03
對不能進食的嬰幼兒,嚴格禁止家長或監護人——
外出就餐時,帶上自用筷子和勺子。
04
把餐館的餐具作為公筷公勺。
檢測方式分2種:
胃鏡檢查
01
特點:準確率高,可以及時瞭解到有無胃炎,胃潰瘍,胃癌等情況;
缺點:如果不選擇無痛胃鏡,檢查時會出現幹嘔等不適症狀。
非胃鏡檢查
02
一般有3種方式:
首推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無痛、無創、靈敏度高,一般30分鐘可出結果。
Q1:如果大人有了幽門螺桿菌,孩子要不要檢查?
A:一般不用檢查。
國際指南權威解讀建議:在查兒童消化不良的病因時,對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情況——不用查!原因是弊大於利:
❶ 兒童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有一定的自發清除率,大約10%左右;
❷ 兒童HP感染者發生嚴重疾病的幾率很低,大部分感染HP後沒有明顯症狀;
❸ 因為超過一半的成年人都被感染了,所以孩子也很難逃過,且HP感染根除後再感染率可能較高;
❹ 過早給兒童使用抗生素,可能會造成抗生素的耐藥性,對將來健康不利。
不過,這兩類兒童還是有必要查:
❶ 兒童家族直系親屬父母等有胃腸腫瘤病史的,需要查幽門螺旋桿菌;
❷ 患有反復難治性缺鐵性貧血的兒童,找不到其他原因時,需要查幽門螺旋桿菌。
Q2: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嗎?
A:不一定,但仍需提高重視。
胃癌的發生還受遺傳、飲食等其他因素的影響。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只有 1% 發生胃惡性腫瘤。
Q3:如果自己查出感染了,要跟家人隔離嗎?
A:一般不需要。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即可,家裡有孩子也不需要查,大家不用太過擔心。
Q4:哪些情況下,需要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
A:據《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推薦的根除指征,以下兩種情況需要根除:
明確患上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
● 慢性消化不良症狀
● 準備長期吃阿司匹林
● 缺鐵性貧血
●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消化性潰瘍
● 胃 MALT 淋巴瘤
潛在胃癌高危人群
● 需要長期吃質子泵抑制劑治療
● 胃早癌內鏡手術後
● 胃鏡證實有萎縮性胃炎
● 胃癌家族史
Q4:治好了,還會復發嗎?
A:一般不會。
如果已經治好了,很少會再感染。即使再接觸,再感染幾率也很小。
小編有話說
其實,不僅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咱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分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習慣,保護孩子和家人,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