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每天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睡覺。隨著寶寶不斷長大,睡覺時間也逐漸減少。
出生一周的寶寶每天大約睡16.5個小時;出生一個月後,寶寶大約睡15.5個小時;
嬰兒期的寶寶每天會睡13.75到16.5個小時;幼兒每天則會睡10.75~13.75個小時。
這麼長的睡覺時間,讓寶寶有個良好的睡眠姿勢是很重要的。
寶寶常見的睡姿有三種,仰臥位,側臥位和俯臥位。那究竟哪種睡姿最適合寶寶呢?
其實,一歲以內的寶寶,每天不能固定一個姿勢,要仰臥、俯臥、側臥3種姿勢交替睡,這樣對寶寶最好。
寶寶要睡軟床還是硬床呢?這要根據寶寶年齡來選擇。
新生兒各個方面都比較脆弱,脊柱也不是很硬,皮膚也很軟。因此,新生兒可以睡軟床。寶寶到了嬰兒期,逐漸學會了抬頭、直坐和行走,脊椎骨骼也逐漸變硬。這時寶寶需要睡稍微硬點的床了。太軟的床反而會給寶寶脊柱額外的壓力。 幼兒期的寶寶已經可以熟練地走路了, 需要睡比嬰兒期要硬一些的床了。 每個時期,床的選擇,應介於軟床和硬床之間。
寶寶的床上用品該怎麼選擇呢?寶寶在學會抬頭之後有了頸椎的生理彎曲,就可以加枕頭了。
但是, 枕頭不能太高,最好是1~2cm,且材質要柔軟,吸濕。
寶寶的被子和睡衣,要迎合寶寶睡覺的舒適度,不能讓寶寶著涼,也不能讓寶寶熱的出汗。
純棉材質的衣服和被子最好,柔軟,吸汗且不易引起寶寶過敏。
寶寶睡覺的環境也很重要。寶寶睡覺的房間要常開門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但是, 通風時,媽媽要注意溫度,一般以不低於23攝氏度。同時,冬天屋內要有保暖設施,夏天家長要注意防蟲。
室內的光線最好暗一些,周圍不要有噪音。空氣既不能太乾燥,也不能太潮濕。這樣才能為寶寶創造一個好的睡眠條件。
有的寶寶喜歡亂動,那麼怎麼防止寶寶從床上掉下來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寶寶睡在專門的嬰兒床裡。
高高的欄杆可以有效防止寶寶翻下床。如果寶爸寶媽還不放心,可以在嬰兒床周圍的地上再放些柔軟的被子,做成「隔離帶」。
但是,寶爸寶媽不要用厚重的被子衣物自製「圍欄」 。因為寶寶可能會鑽進「圍欄被子」裡,有窒息危險。
寶寶睡覺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寶寶睡眠的晝夜規律是逐漸養成的。寶寶從出生的醫院,回到家5~6周之後,睡覺和覺醒的狀態就有了明顯的不同。
晚上的一次睡眠甚至可以達到4~5個小時。2~3個月,是寶寶開始建立晝夜睡眠規律的關鍵期。
為了建立晝夜睡眠規律,寶爸寶媽要安排好寶寶的睡眠、活動、吃飯計畫。這可能會比較麻煩,但是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寶寶就會逐漸養成習慣。
還應注意,寶寶睡眠時,儘量避免抱睡、奶睡。
雖然這樣是短期內比較高效的哄睡方式,看上去寶寶也更加安心、踏實。但是, 實際上抱睡奶睡對寶寶的夜間睡眠品質並無益處。
長時間抱睡奶睡,會使寶寶過度依賴家長的懷抱或哺乳行為,夜間醒來後無法自主入睡,需要家長要再次哄睡,才能重新入睡。
這樣做反而會使短暫的生理性睡眠間隙變成時間較長的睡眠中斷,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不利,也對寶寶鍛煉自主入睡的能力有一定影響。
寶寶不能總是和父母睡在一起,必須要養成獨立睡覺的習慣。這對寶寶日後性格的發展和人格的形成都是很重要的。
那什麼時候是分床和分房睡的最佳時機呢?心理學上,孩子在3歲前屬於依戀期,3歲後開始逐漸社會化。
寶寶3歲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是實行分床睡的最佳時間。
寶寶越大分床越困難,所以,開始分床的時候寶爸寶媽一定要「狠下心」。
但是爸媽也不能讓寶寶感到太過孤立和傷感。 分床應該循序漸進:一開始可以讓寶寶的小床和寶爸寶媽的大床相連,逐步讓寶寶睡自己的小床,再逐漸過度到分房睡。
有些家長會擔心,寶寶夜裡會有肚子餓、紙尿褲不舒服、口渴等各種情況,從而刻意叫醒寶寶餵奶、喂水、換尿布等。
其實這樣人為打擾寶寶的行為並不可取。 如果寶寶睡得很安穩,完全不需要叫醒餵奶。
最好在睡前給寶寶更換足夠乾爽的紙尿褲,如果寶寶夜間沒有排大便,也不需要叫醒寶寶更換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