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應該都有一群矛盾父母,就是家裡孩子出生月份太小,小學夏季招生時,孩子的年齡不夠上小學。
這時,是該讓孩子繼續在幼稚園上大班,還是讓孩子去上學前班?很多家長都拿不定主意。
如果讓孩子繼續上幼稚園,孩子是可以快快樂樂地度過童年。但是,家長們也擔心孩子以後上一年級會跟不上學習進度。
可是,讓孩子去上學前班,明明年紀還小,卻學了小學的內容,家長又擔心孩子吃不消,心疼孩子受苦。
寶媽排斥給孩子上學前班,結果自信過了頭
我閨蜜,就是這麼心疼孩子,不想讓孩子吃苦的寶媽。
她家孩子去年不夠年齡上小學,身邊人建議她送孩子去上幼小銜接,但她說什麼也不願意。
在她看來,讓年紀不到小學的孩子去上學前班,等於是提前把孩子送入了小學,孩子每天要讀書、寫字太辛苦了。
她是一個奉行快樂教育的媽媽,覺得孩子的童年就應該玩。至於上小學,不就是學寫字、學算數,能有多難?
她在家裡簡單教教孩子,等以後真的上了小學,多輔導輔導就行了。
所以,閨蜜對不讓孩子上學前班,直接進入小學很自信。
可是,今年孩子上一年級了,剛開始她還能跟得上老師的進度輔導孩子學習,可是一學拼音母子倆就抓瞎了。
因為,老師用一個月就講完了拼音,孩子學得十分吃力。
而她,雖然學歷高,但是輔導小學拼音實在不在行。
當然,還有現在孩子寫字的筆順問題,也跟她小時候學的不一樣了,她頻頻輔導出錯。
所以,現在她不得不承認,不讓孩子上學前班,真是她自信過了頭。
小學一年級的內容到底有多難,讓很多家長紛紛被打臉?
①需要寫的東西多,沒怎麼握筆的孩子會感覺吃力
我們知道,現在提倡幼稚園不學小學的東西,尤其是不能過早握筆寫字。
所以,很多孩子上了幼稚園大班,可能才剛剛學了握筆姿勢,寫的字也歪歪扭扭。
但是,上了小學一年級,需要寫的東西會很多,那些幼稚園沒怎麼握過筆的孩子,以及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就會感覺很吃力。
②識字、算數、筆順、拼音,沒有基礎學起來也吃力
上了一年級,基本的識字、算數、筆順、拼音這些都要學習,而且老師講課的進度又有規定,不可能等那些學習比較慢的孩子。
所以,沒有一點識字、寫字和拼音基礎的孩子,真的學起來也吃力。
③要有聽課、寫作業、考試等「學生意識」,否則上學也吃力
孩子上幼稚園,準確地說,不算是上學,而只是「玩」。
學的內容都是基本的自理能力,以及如何通過玩耍跟身邊的老師和朋友進行交際。
也就是說,完成從家裡到家外的過渡。所以,孩子可能沒有聽課、寫作業和考試的「學生意識」。
但是,上了小學一年級,課堂45分鐘老師要講課,孩子聽課要坐得住。然後課下要寫作業,還得應付考試。
但是,那些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坐不住,也不適應寫作業,在考試時還可能東張西望,學習上自然也吃力。
如果家長真不願讓娃上學前班,就要早做規劃
學前班,或者說幼小銜接,生活中其實很普遍。有條件的幼稚園還會設置學前班,幫孩子順利過渡到小學。
但是家長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要不要讓孩子上學前班。
只不過,不上的孩子真的可能在上小學後學習很吃力。對此家長要有心理準備,可以提前幫孩子避免。
①提前讓孩子接觸識字、算數和拼音
如果不想讓孩子上學前班,家長也要提前讓孩子接觸一下識字、算數和拼音。
比如,在家裡買一些識字卡,讓孩子邊玩邊學,多認識幾個字。
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算數能力,最好能讓孩子學習新式的手指演算法,而不是掰著手指查數。
至於拼音,最起碼讓孩子先背會拼音表。
這樣,孩子上了小學,不至於對任何學習都一臉懵。
②培養孩子的「學生意識」
所謂「學生意識」,就是告訴孩子,他已經是一個學生了,每天要按時起床上學,並養成習慣,不能動不動就不去幼稚園。
讓孩子課堂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放了學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哪怕是背首詩。
還可以跟孩子玩模擬「考試」的遊戲,讓孩子知道學到多少東西要經過檢驗才可以知道到底學會沒學會。
這樣,就算孩子不上幼小銜接班,也能在上一年級之後順利過渡,而且學習也不會感覺太吃力,自然不會產生厭學情緒,家長也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