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腳扭了,拍了個X光片,昨天發現懷孕了,這個寶寶能要嗎?會不會畸形啊?」
「咳嗽半個多月,做了個胸部CT,聽說拍片以後3個月內不能懷孕,是這樣嗎?」 「我懷孕了2個月,頭痛,而且越來越重,醫生說要做磁共振,做不做?」
X線、CT、MRI(磁共振)檢查,一旦遇上懷孕這件大事兒,各種懼怕、擔心、糾結,順帶上淚水,滾滾而來。
那麼,孕期或孕前做X線、CT、MRI檢查,真的有傳說中這麼強大的殺傷力嗎?
我們怕做這些檢查,說到底,是因為怕「輻射」。
其實,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能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就是「輻射」。
因此,可以說「萬物皆有輻射。」我們所有人無時無刻在接受著來自自然界和生活環境的輻射,這種輻射稱為「背景輻射」或「本地輻射」,
比如:曬太陽,看電視,坐飛機......每個地球人一年受到的「背景輻射」約為2.4~3mGy。
輻射有兩種:
一種是電離輻射,它可以引起原子電離。X線、CT,還有介入、核醫學和放射治療等等,都屬於醫學電離輻射的范疇。
電離輻射超過一定的劑量,可以損傷細胞,或者改變DNA結構,對人體有害。
另一種是非電離輻射,它的輻射能量很小。MRI、B超,以及電腦、手機、電視、微波爐、烤箱、電吹風等等,都是非電離輻射,對人體幾乎不產生損害。
在孕期,B超是最安全,也是最常用的檢查。
MRI平掃的安全性也比較確定。但如果做MRI增強檢查,需要用到造影劑——釓劑,高劑量及重複劑量的釓劑具有致畸性。
因此做MRI增強檢查需要進行評估,只有經醫生在評估利大於弊的情況下才使用。
電離輻射對人體有害,那麼懷孕肯定不能做X線、CT檢查囉?
其實,不一定。電離輻射對胎兒的危害有多大,主要取決於做這些檢查時的孕周和輻射劑量。
01
輻射劑量與危害的關係
「任何拋開劑量談危害的行為,都是耍流氓!」醫學研究表明,輻射劑量越高,對胎兒的不良影響越大。
當輻射劑量大於60 mGy時,可能對胎兒智力產生影響;大於1000mGy時,可能引起早期胚胎死亡。
當輻射劑量低於50mGy 時,沒有報導表明有胎兒生長受限、流產、畸形、智力障礙等風險。
輻射可能增加兒童白血病和其他腫瘤的發病風險,但如果輻射劑量不大,增加的風險則很小。
有研究顯示,胎兒患白血病的自然概率是 1/3000,如接胎兒受到10~20 mGy的 輻射量,其白血病的發病風險僅為每3000人增加 0.5~1 人。
根據目前的各項指南來看,單次X線、CT檢查後胎兒吸收的輻射量不太可能對胎兒造成損傷。
如普通人群中自然流產、畸形、發育遲緩和兒童惡性腫瘤的總危險度約為286/1000,如果胎兒接受了5mGy的輻射量,其不良影響僅僅增加到286.17/1000。
因此,單次X線、CT檢查對胎兒的風險是很小的。
02
受到輻射時的孕周與危害的關係
電離輻射在不同的孕周對胎兒的影響也不同。
孕4周以內,即受精後2周以內:是一個「全」或「無」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裡,電離輻射對胚胎的影響,要麼安然無恙,要麼就直接死亡。
孕4~10周,即受精後2-8周:是細胞分化的早期,會比較敏感,在這個時期受到大劑量輻射可以導致胎兒死亡或畸形,但如果輻射劑量在上面的劑量以下,也是安全的。
孕8~15周:有基於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的研究資料,孕 8~15 周時的 X輻射暴露對於胎兒中樞神經的影響最大。
有意見認為,造成智力障礙的最小輻射劑量范圍在 60~310 mGy 之間,但臨床上有記錄的此類患者最低暴露劑量都在 610 mGy 以上。
注意:上面說的孕周都是停經時間,即從末次月經來的那天開始算的時間。
03
醫學上常用的放射性檢查的輻射劑量
先看下麵的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常見放射檢查時胎兒受到的輻射劑量大都在10mGy以下。
各種檢查胎兒受到的輻射劑量見下表。可以看出,大多數X線檢查、CT檢查和核醫學檢查時胎兒所受到的輻射劑量都遠遠小於50mGy,也小於10mGy,只有盆腔CT、PET-CT可以達到10~50mGy。
常見X線、CT、核醫學檢查時胎兒受到的輻射劑量
好了,現在來回答孕媽和備孕媽關心的幾個問題。
1、拍了X片或CT,後來發現懷孕了,寶寶能不能要?
如果X片或CT是在孕4周(即停經4周內)以內拍的,那麼輻射對胚胎的影響是「全」或「無」,若懷上了,無需擔心寶寶安全;
如果是在孕4周以後拍的,對照上面的圖表,大多數情況下寶寶受到的輻射劑量遠遠小於可以產生危害的劑量,
比如拍胸部X片,需要拍1000次才會達到10mGy,做5000次才達到50mGy,因此不必為此放棄寶寶做流產。
2、已經懷孕了,因孕媽病情需要做X線或CT檢查,要不要做?
同上所述,除了盆腔CT和PET-CT外,其他部位的X線或平掃CT檢查對胎兒的輻射劑量都遠小於危害劑量,
對胎兒的風險很小,如該檢查為孕媽的病情所必須,則不要一概拒絕,否則如果貽誤了孕媽的病情診治,反而得不償失不是?
盆腔CT、PET-CT對胎兒的輻射劑量為10~50mGy,PET-CT還需用到放射性同位素,還有一個增強CT檢查,需要用到碘劑造影,
如需做這三項檢查時,應與醫生充分溝通,權衡利弊,再決定是否檢查,如必須檢查,醫生會在不影響檢查結果的情況下,儘量選擇對胎兒危害小的同位素,並盡可能的減少使用劑量。
3、拍了X線片或CT,多長時間可以懷孕?
目前的證據認為,懷孕前對父母性腺(卵巢、睾丸)的照射,不會增加胎兒畸形或兒童腫瘤的風險,因此無需避孕等待。
精子和卵子的發育、成熟大概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你很是擔心輻射的影響,那就避孕3個月好了,畢竟心理負擔也不利於懷孕麼。
4、哺乳期做X線、CT、MRI檢查,對寶寶有影響嗎?
X線、平掃CT、平掃MRI檢查對乳汁沒有影響,接受檢查後不需終止哺乳。
增強CT使用的碘造影劑在乳汁中的分泌量少於 1%,且嬰兒通過胃腸道吸收的劑量也少於乳汁中的 1%,所以使用碘造影劑後無需停止哺乳。
PET-CT使用的放射性核素被分泌至乳汁中,有些核素可對嬰兒產生有害影響,因此哺乳期女性做PET-CT應謹慎考慮。
增強MRI檢查使用的釓造影劑排泄到乳汁中的量小0.04%,而嬰兒通過胃腸道吸收的劑量也少於乳汁中的 1%,因此使用釓造影劑後不需中斷母乳餵養。
總結: 輻射分為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兩種,其中非電離輻射對人體幾乎不產生危害,電離輻射超過一定劑量時,可損傷人體細胞,改變DNA結構。
孕期B超和平掃MRI是比較安全的,但也只在臨床需要時才做。
除少數例外,診斷性 X 拍片、CT 掃描和核醫學成像檢查所帶來的放射劑量遠低於對胎兒產生危害的劑量,
孕期放射性檢查不是流產的指征,只有當胎兒吸收劑量超過100mGy,才建議終止妊娠。
沒有絕對的「有害」或「無害」,孕期做放射性檢查應仔細權衡利弊,遵循「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再行選擇。
如果孕媽併發某些疾病可對媽媽和寶寶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這些不良影響已經大大超出了低劑量放射性檢查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則不應該回避檢查。
孕期進行X線、CT、MRI等檢查時,在不影響檢查結果的情況下,儘量減少輻射劑量,慎重使用造影劑和放射性核素,特別是在孕4-15周胎兒器官形成期和對神經系統影響的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