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和媽媽的相處,看哭無數人?網友:還有後勁更大的

蠟筆小丸子 2021/02/25 檢舉 我要評論

大年初一,賈玲自編自導的電影《你好,李煥英》上映。

電影放了快兩周,不僅票房突破了 40 億,超越了假期風頭很勁的唐探 3 ,「李煥英」這三個字也在熱搜上掛了整整 11 天。

當媽後,孩子成了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我們常常會忘記,自己也是另一個人的心尖尖。在媽媽面前,不論我們多老了,都還是個孩子。

豆瓣上被頂到最高的一條評論,是這樣寫的——

你以為你已經很愛很愛媽媽了,但媽媽遠比你想像中更愛更愛更愛你。

成為了媽媽,這種和自己媽媽的情感羈絆就更深了。也終於能真正理解、心疼媽媽。

那些從讀書時候開始念叨的:不要看課外書了,多做點正經事;不要早戀,好好學習。

工作了以後過分關切的:降溫了穿秋褲了嗎?早飯有沒有好好吃?還沒找到男朋友呀,要多出去跟朋友聯誼聯誼。

生娃後,那些埋怨女婿太懶、抱怨嫁人以後辛苦的話,一股腦兒隨著電影的熱映湧上心頭。

好多人是不是都跟媽說過這樣一句話,至少在心裡偷偷想過: 將來我要是有了孩子,絕不會像你那樣嘮叨。

母愛是全世界最無私、最毫無保留的。 但是生活中,我們有太多容易說出口的抱怨和總是說不出口的愛。

你和媽媽上一次通電話是什麼時候?上一次吵架呢?又是怎麼和解的?

今天的文章,不涉及劇情,我們只是找了一些身邊的普通媽媽,聊聊每家都有的「李煥英」。

1
我媽無時無刻不在數落我老公

「跟著老公到了新的城市,找了新的工作,婆婆留在老家照顧突發重病的公公,老公的表弟剛畢業,也來我們的出租房暫住,我媽是我能重新上班最大的指望。」 多多說。

那段時間還沒斷奶,午休時候多多還回一趟家餵奶,一邊吃著媽媽準備的午飯,一邊又得忍受她的嘮叨:

你看看他表弟,至少還會幫忙拖地、倒垃圾、收衣服,你老公呢, 什麼都不幹,下班又晚,雙休也不帶娃,淨是躺著。

多多心裡其實很感恩,媽媽的這些抱怨,其實都是在心疼自己。但是好幾次,老公就在門外面,她還扯著嗓子數落這個不稱意的女婿。

好幾次,她耳根子都紅了,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有的時候,她心裡的天平甚至會偏向老公那一邊——他加班還不是為了升職加薪買房子麼!

有一天老公下班回來特別早,吃飯的時候說:「房東忽然說要把這個房子收回去,我在旁邊又找了小房子,只有一室一廳了,剛好你也回去看看爸爸,休息休息。」

第二天,多多的媽就收拾好行李回了老家,之後的一周,都沒跟多多說過一句話。

「我就這樣眼睜睜送走了親媽,而我媽還是想著要幫我們分擔下,帶著我兒子回的老家。」

之後的一整個月,每到週末,多多就和老公往老家跑。老太太一開始很高冷的,只會冷冰冰回一句:家裡沒有你的床。

幸虧她死皮賴臉的送補品,給家裡買了新的洗衣機、烘乾機,還委託爸爸說了不少好話。

有一天,多多的媽媽媽主動跟她說:這個天貓上買的東西,幫我退一下,我不會。

呼,如釋重負啊,氣總算全消了。

其實,母女有什麼隔夜仇呢?帶著孩子回老家,不是已經諒解女兒了麼?

2
說了多少遍 不要給孩子塗來路不明的藥膏

「別人看到我生了龍鳳胎,都特別羡慕。」

大家只當阿茶是人生贏家,兒女雙全,湊足了一個「好」字。

一下子照顧兩個孩子的艱辛,非親歷根本不能體會,感覺就是像是渡劫。

和公公婆婆同住,勉強請了一個月嫂,要照顧倆娃,只能把媽媽從千里之外請了過來。

「最難的是坐月子那陣子,我、我媽、月嫂、倆娃睡在一個房間,我媽帶著倆娃睡床,月嫂睡飄窗,我就擠在靠近房門的沙發上。」

月嫂從不起夜,多少個奶娃奶睡著的淩晨,都是茶媽定好鬧鈴,起身來把孩子抱走。而老公為了白天上班的精力,獨自搭了沙發床睡在書房。

剛出生的娃,一個小時就得醒一次,還總有些小毛病。黃疸了、濕疹了、被蚊子咬了……外婆也比親媽更急,各種偏方都試遍了。

睡前用黃梔子粉+蛋清+麵粉搓成麵團,敷在手腳心,用布帶纏住,晚上哭鬧就不會那麼厲害了。

把大米裝酒杯裡,再用布袋套著,放在娃的頭邊,嘴裡再念一些聽不明白的話,娃就能不受驚了。

阿茶有幾次也忍不住嘟囔:媽,有這個功夫還不如自己休息會兒。

終於,在出了月子那一周,阿茶爆發了。大寶濕疹特別厲害,還老用手抓,一抓哭得更厲害了。

看到茶媽在給大寶塗藥膏,阿茶一把抓過來,歇斯底里地喊: 這種三無藥膏別再給娃塗了!再塗你就回老家吧,孩子我自己養。

第二天,茶媽沒睡午覺,一直在廚房忙活,一直做到太陽快下山的時候,端給阿茶一碗老家的山粉圓子。

阿茶吃著媽媽給做的小吃,甜味中漸漸泛出了微鹹。那是把眼淚往肚子裡咽的味道。

自己也是當媽的人了,還要讓媽媽來哄自己。之後的每一次,茶媽再搗鼓出一個偏方,阿茶就算心裡滿是嫌棄,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那是媽媽的一片真心。就像很多人對《你好,李煥英》一樣,真誠,是這世界上最好的套路。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終於開始懂你。

@多多 現在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媽媽偶爾還是來幫她帶孩子。可能兒子大了,有了共同語言,老公帶娃也多了,常常週末主動提出要帶他去划船爬山。

媽媽還是偶爾要跟她吐槽女婿,不過她老公也會和丈母娘貧貧嘴了:媽你這個菜燒得太清淡了,我們週末出去吃吧。

週末,多多都會帶著媽媽一起回老家看老父親:「他一個人在老家,也吃不好,都是隨便吃吃,他也想我媽的。」

@阿茶 的媽媽回了老家,她的倆娃今年要上托班了,但依舊是睡渣。

每次拍睡娃的清晨,她總是會翻翻手機的相冊,照片裡的媽媽,那個時候幫她帶娃那麼累了,可臉上總還是掛著笑。

我們的讀者 @Yvonne 說,28 歲這年,我長了跟你一樣的妊娠紋、挺著跟你一樣大如籮筐的肚子走進當年你生產的同一家醫院,

經歷了同樣驚悚血腥的產子過程,肚子上永久地留下了跟你一樣的手術刀疤。

從此,我們都有了新的身份,我是媽媽,你成了外婆,恍如隔世。

養兒方知父母恩。願天下的「李煥英」們都健健康康,幸福一生。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